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专项提升研讨暨人工智能区域和学校培训会
在海口召开
2025年4月17至18日,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专项提升研讨暨人工智能区域和学校培训会在海口圆满举行。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敏,海南省电化教育馆党总支书记、馆长赵赞甲,副馆长李宁宁、林鸿远等领导出席开幕式现场。开幕式由李宁宁主持。
图1开幕式活动现场
4月17日上午,在开班仪式环节,赵赞甲深入剖析了培育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域和学校的必要性、培育目标及其实现路径,他指出在培育过程中,要遵守三大原则:一是轻设备、重软件;二是轻传统、重创新;三是轻形式,重实效。
图2海南省电化教育馆党总支书记、馆长赵赞甲 讲话
海南中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岳水平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与效率增强的新变革”主题,结合海南中学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实际探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图3海南中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岳水平 作报告
陈敏全面阐述了海南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应用、数字化赋能教育的实践案例以及海南在数字素养评估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成果。同时,她以《教师数字素养:内涵、标准与评价》为题,为全体参训教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题讲座,详细解读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及其指标体系,并对海南省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以及海南省国家平台应用的调研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能化的教学与研究环境,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以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
图4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敏讲座现场
4月17日下午,武汉市汉阳区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信息科技教研员盛菁以《人智协同 教焕新生-AI工具链赋能教育双维革命》为题,直观展示了AI工具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对教育模式的双维革命性影响,并介绍多个具体而生动的AI工具有效助力教育创新典型案例。
图5武汉市汉阳区教研中心信息科技教研员
盛菁 讲座现场
4月18日上午,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教师刘凤祥在“国家平台赋能深度学习的路径探索”研讨中,结合政策理论,阐述了中小学教师在数字化应用中的现状、问题与改进路径,还详细展示了国家平台的实际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出题助手、课程AI工具等,并提出了从“教学”到“教研”,再到“科研”的递进式应用路径,以帮助教师掌握数字技术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与综合素养。
图6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教师刘凤祥讲座现场
下午,省电教馆组织开展了“人工智能+教育”典型场景培育区域及学校与企业沟通会,各市县和学校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模式深入交流,促进多方合作。
图7“人工智能+教育”典型场景培育区域
和学校与企业沟通会现场
此次活动由海南省电化教育馆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承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线上观看人次累计超18000人。培训内容丰富实用,让教师们对教育数字化转型、AI工具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全省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工作搭建了交流与学习平台,整体提升了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有力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海南深度创新应用,为探索数字技术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推动海南省中小学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重要引领与推动作用。